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环化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了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发展出以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活动为主线的“三业”育人体系,真情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材。
一、工作成效
近几年来,学院先后获得“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级“先进党委”、“文明单位”、“示范校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学院考研录取率一直位居学校前列,连续多年获得学校“考研工作先进集体”,2019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录取率高达28%。毕业生就业率均位列全校前茅,多次获得“毕业生就业工作优胜奖”称号。学院的创新创业工作硕果累累,学院先后在各级“创青春”、“挑战杯”和“互联网+”斩获大奖,包括2018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国赛铜奖和省赛特等奖、2017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18年高校化工原理大赛暨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南赛区竞赛三等奖。我院教师杨瑞先博士指导学生科研助理近两年发表4篇高水平科研论文。赵丹博士在国际TOP专业学术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等。学院正以全新的面貌,进取的姿态,踏实的作风,不断探索和创新,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道路上留下一个又一个坚实足印。
二、具体做法
(一)提升学风,建设全方位学业指导体系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能力,改善学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专门成立了学业和就业辅导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各专业、教研室、各教工党支部推荐出优秀教师、党员代表和学院、学生党支部推荐的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学生党员代表共同组成了环化学院大学生学业和就业辅导咨询队伍,主要对学位、学业预警、拟考研专升本以及对专业不了解的学生进行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
学院发动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教职工参与新生“学业导师”计划。每个教职工负责5-6名新入学的学生,帮助新生树立专业思想,解决新生在环境适应、角色调整、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此外,学院还为本科三年级、专科二年级的学生开展升学动员和经验交流会,指导学生升学。
学院每一学期开展“学风建设月”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组织新生学习规章制度;在全院开展“学习型班级”、“学习标兵”、“励志之星”评选活动;开展“三走”、“一日生活制度”活动;开展“崇尚科学、学在环化”系列学术讲座活动;开展“最美笔记”、“英语朗诵大赛”等系列竞赛活动等等。通过活动的开展,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生树立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习生活环境,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成长和成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服务成长,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
学院始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市场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分阶段、分年级对学生进行全员参与、分类指导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及服务,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就业形势,培养职业素养内涵,从而营造环化学院优良的学风氛围和文化氛围。
大一上学期以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业规划指导为核心,以学生专业教育为重点,增强学生专业认可度;下学期则通过开展学业规划大赛,让学生认可专业,接受专业,规划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二年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未来的可能职业选择,逐步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三年级侧重定向指导,对考研还是就业进行分类指导。四年级,就业指导和服务,开展就业动员、就业讲座、简历大赛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实战经验。每个年级,各有侧重,共同发力。
(三)关注发展,打造“金字塔”型创新创业体系
近几年来,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积极培育“专业基础→专业锻炼→专业提升→创新项目”四个层次的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每个层次对应了学院组织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和专业比赛。通过对基础层次的学生群体投入、培养和训练,为高层次类别的赛事储备和选拔人才。
1.“专业基础”层次
这个层次目前包括学院的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化学知识竞赛、专业性强的学生社团活动,比如环保协会的活动等。这个层次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基础实践能力,属于入门级别的比赛,门槛设置得较低,只要有过基本专业训练,有兴趣参加的大一大二学生都可以参加。
2.“专业锻炼”层次
这个层次是指学院从2018年开始启动的学生科研助理工作。科研助理由大二大三的本科生担任,帮助教师完成一些较为简单科研任务。科研助理采取“双向选择”的选拔方式,先由当年承担科研任务的教师申报招募岗位计划,学生自愿报名,之后进行面试选拔、择优录取。学生科研助理的培养期限为1~2年。
培养过程中,教师会指导学生完成科研任务。同时学院会安排3-4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科技论文的写作、“挑战杯”和“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书的撰写等。
对担任科研助理期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生,学院颁发学生科研助理证书,授予1个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对学生的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日常表现、能力提升、成果产出情况等。
这项工作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正在不断地推进和探索。目前,有170余名本科生正在参与40名教师的18个科研项目。学院对于此项目的初步设想是,要把学生科研助理变成为一个高层次创新创业活动的“孵化器”和“蓄水池”。
3、“专业提升”和“创新项目”层次
这两个层次目前是指国内或国际的、级别较高的专业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两个低层次活动的培训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将组队去参加这个层次的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都要充分体现,即教师是创新的主体,学生是创业的主体。
2018年我校唯一获得“创青春”国赛铜奖的创业项目《谷之精植物胚芽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双主体”的最好例证。项目指导教师张浩玉的专业研究方向是健康和营养食品学。他与行业企业的联系非常紧密,2017年11月他受聘为该公司的首席营养顾问兼研发部专家,成功指导研发了公司的麦吉棒、小麦胚芽饼干、小麦胚芽面包等健康食品。创业项目团队里的5名学生平常跟着指导教师一直在做营养和食疗方面的相关工作,参与了与合作企业“能量棒”的洽谈、研制、开发和销售的全过程,实战经验丰富。因此,这个学生团队在申报参赛过程中,一级级胜出,最后取得省级特等奖的优异成绩,并将代表河南省参加国赛。
目前正在进行的2019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活动中,我院申报的几个重点项目也充分体现了“双主体”。 今年环化学院有6位教师准备将自己的科研创新成果通过参加互联网+比赛的形式实现商业市场落地。教师们确定的12个项目都是自己擅长的科学研究或社会服务领域,包括食品、环保、养生、电磁防护,有机肥、石墨烯、农村厕所改造等多个方面。组建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撰写商业计划书、推进项目落地、产生商业价值。两者结合的结果之一就是把沉淀在大学实验室的科研项目通过适当的途径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四)凸显责任,设计暑期社会实践体系
暑期社会实践是是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学院从2018年开始规划设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并付诸于实践。
1.本专科大一学生,重点是熟悉专业
学院要求学生到家乡所在地调查和专业相关的产业集聚区情况,通过调查了解所学专业可以从事的职业并对将要从事的职业进行初步的了解,调查完毕后撰写一份职业调研报告,报告包括职业的具体信息,对职业和专业关系的认识,对未来几年大学学习生活的启发。学期开学后,辅导员老师要召开主题班会,学生汇报假调研情况和个人感受等。
该项工作在2018年6月份就布置给了2017级大二学生,并且在秋季学期利用各班开班会的时间,让各团总支组织召开各班的暑期职业调研汇报会,每位同学用5分钟的时间谈了思考、体会和感受。
2.本科大二的学生,深入专业实践
主要分为三类:①参与学科专业相关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②学生科研助理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③参与挑战杯项目、学科知识竞赛及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根据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意见学院给予学生相应的创新学分。
2018年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体现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2018年环化共获批校级专项团队1支,校级重点团队1支,院级重点团队1支,自组织重点团队2支,包括《洛阳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现状调查调研实践团》、《秸秆“适地性”资源化利用途径调研--助力“秸秆禁烧”美丽中国实践团》、《关于洛阳地区市场肉品中瘦肉精残留调研研究团》、《“趣味化学”理论实践团》、《“晒晒家乡新变化”实践团》。学生们学习致用,深入城乡基层,贴近社会实际,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2018暑期实践表彰大会上我院陈梦娟、王曾琴、李卫国、李纪元、朱佳标5名同学被评为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黄向东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我院《秸秆“适地性”资源化利用途径调研---助力“秸秆禁烧”》实践团被评为优秀社会实践团队;我院获优秀组织奖。
3.本科大三、专科大二学生,实现分流
升学或就业的对于准备升学的学生,学院提供便利条件支持其积极复习备考,参加意向学校的研招夏令营等;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学院要求其积极参加顶岗实习。
2018年暑假环化考研留校的学生一共有183名,占应届本科生毕业生的54.8%,经过一年的奋斗,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19届环化学院考研录取率28.44%,较去年增长了9.14个百分点。
三、几点思考
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环化学院基本搭建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活动体系,在以往的良好基础上,这个体系正在为环化学子的学习、就业、考研、创新创业等各方面产生正向和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和成绩。经过这些年的沉淀和积累,我们对于如何营造氛围来助力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和感受。
(一)目标要明确
学院在构建和实施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之前,必须明确活动的目标及指向。学院的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活动体系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个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这个有效途径进行构建及完善。只有目标明晰,途径合理,全院学院师生才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有力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二)必须常年坚持
人才培养是一个慢功出细活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常年坚持。环化学院多年来非常重视学生的学风建设,“学在环化”一直是学院的品牌和特色。近些年,学院又加大了在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活动工作的投入,实现学业、就业、创新创业相互促进。通过不断的摸索与总结,对工作体系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该体系日趋完善。
(三)全员参与
人才培养不单单是学工队伍或者是专业教师团队的事情,而需要两个队伍互相配合、共同参与、一同发力。环化学院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促使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活动体系无论在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都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
(四)要有参与面的考量
各种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必须要考虑参与面和受益人数比例,要让各种活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带动尽可能多的学生,真正入脑入心,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长远和积极的影响。环化学院的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活动体系设置的社会实践、比赛、咨询等等对全体在校环化学子,无论本、专科学生均有涉及,分类指导,为其学习、就业、创新创业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