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团结和带领全院教师,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奋勇拼搏,埋头苦干,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开拓创新,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以班子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重视科学理论武装,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行动、推动工作。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社科组织”、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工会“女职工建功立业先进集体”、校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以教学改革为动力,认真上好思政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院始终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推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铸魂育人。学院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探索实施“专题式教学”、“访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强化集体备课、说课评教,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精磨细研教学内容,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尝试推出“思政课领航讲坛”品牌和“同上一门示范课”的教学改革举措,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曾被《中国教育部》《河南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
三、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全力建好思政课
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长期以来,学院在课程建设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面向本科生开设的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并均获得资助,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此外,学院还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主干课程4门、校级重点建设网络课程5门,积极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同时,以在建的2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为依托,以线上线下相融合为重点,打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随时随地交流的课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广度和深度的覆盖。
四、以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高素质队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以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6项要求为指引,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引导广大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教,切实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着力打造一支政治上可靠、教学上用心、科研上钻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在各级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竞赛中,我院教师都能脱颖而出,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有1人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位教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7人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标兵,7人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任课教师”。特别是在去年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学院两名教师进入决赛,分获特等奖和二等奖,在同行面前展示了良好的教学技能。此外,学院教师还多次获得河南省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五、以实践教学为突破,服务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校明确了“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院为契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践性,通过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分析复杂问题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组织上突出实践性,课内实践有经典文献选读、观看影视资料、小组研讨、辩论、志愿活动等。在2018年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了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引领大学生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假期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步入社会,深入城镇、乡村、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查、专题采访,撰写调查报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上,组织教师指导各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的优异成绩。
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责任担当,主动高效作为,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守正创新,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打造更优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