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研论坛:2020年校“立德树人”优秀教育教学案例一等奖
“德融课堂、盐溶于汤”潜移默化植入红色基因
---以《无机化学》为例
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尹国杰 王莉 吴春来 楚希杰
作者简介:尹国杰,男,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教工第五党支部书记,基础化学教研室副主任,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校“十三五”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讲《无机化学》课程,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光电材料和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16项,主持校党建研究课题2项,发表课程思政等相关教研论文4篇,发表SCI、EI论文15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河南省自然科学学术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摘要:以前期工作为基础,以《无机化学》为例,从学生“受”教育和教师“授”教育两个维度出发,提出将“德融课堂、盐溶于汤”的思政理念融入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从而潜移默化植入红色基因,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无机化学;立德树人;红色基因;潜移默化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1]。因此,我们要用好“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专业课程改革作为专业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各类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的新理念[2]。如何发掘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元素,并广泛实施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尤其对于化学相关专业的教学过程,以“项链”模式[3]将思政育人元素潜移默化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不但可以作为 “三全”中“课程育人”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逐步打造基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育人品牌和平台,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从专任教师以《无机化学》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入手,从学生“受”教育和教师“授”教育两个维度出发,浅谈“德融课堂、盐溶于汤”的思政体会。
一、实施举措
对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为配合“显性思政”的实施,充分发挥“隐性思政”的作用[1],需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同时着手实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共进,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从学生“受”教育的维度出发
1.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
《无机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占据了课程的大部分课时,通过理论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基础、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为后继课程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理论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包括科学精神[4-5]、爱国主义精神[6]、环保意识[7-8]和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具体可通过知识点的来源与发展、产业与市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阐明知识内涵的价值观、哲学思维和情感等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
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仅通过教师利用课件、视频进行知识点的讲述,而且要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手段,同时利用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提升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感,让学生在每次课中都能同时感受理论知识点的“内化”和思政元素的“熏陶”,以实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比如在讲授酸碱反应内容的时候,引入2020“抗击疫情”期间我校师生自主研发的“洛理牌”洗手液的案例,该洗手液通过对酸碱性(PH值的调控)增加其杀菌消毒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作为“洛理人”的自我认同感和化学相关专业的职业责任感。
表1 《无机化学》课程中部分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章节 |
理论知识点 |
思政元素 |
第1章 |
无机化学发展史 |
引入化学家陈裕光、屠呦呦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
第2章 |
化学反应计量基础 |
利用化学反应的计量原理引入“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理念 |
第4章 |
酸碱平衡和酸碱反应 |
抗疫期间自主研发的“洛理牌”洗手液,提高“洛理人”的自我认同感和职业责任感 |
第5章 |
沉淀反应 |
利用国家目前在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第6章 |
氧化还原反应和化学电源 |
利用石墨烯在化学电池中应用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精神。 |
第7章 |
元素周期性 |
引入门捷列夫事迹,激发学生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 |
第7章 |
物质结构理论 |
引入卢嘉锡院士事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
第8章 |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性质 |
引入胰岛素、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增加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好无机化学反应原理的信念和决心。 |
实验课 |
所有实验课程的实验操作和废液处理过程 |
科学精神、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
2.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
化学相关专业大部分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程都包含对应的实践或实验课程,思政元素尤为丰富,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充分梳理整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尤其对于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让学生在每一次溶液的配置、每一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每一滴废液的处理中都能体会到“思政元素”的精神,感同身受的体会,从而接受和内化为自身的素养,真正实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从而培养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从教师“授”教育的维度出发
“师者,人之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同样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所以,传道者首先要明道[9],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基础性和承载性的作用。
1.加强对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
日常工作中,教师所在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助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把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落实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践行“两个维护”上, 精心安排每一次党日活动,严抓政治学习,提升支部全体教师的政策能力和理论水平,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将思政教育理念全面融入到支部师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将思政研讨工作常态化,并将“课程思政”研讨活动纳入“三会一课”制度,全面开展支部承担相关课程思政改革,继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同时使支部每位教师能够实现从“要我课程思政”到“我要课程思政”的内动力转变,以达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目标。
2.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研讨和培训学习
定期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详见支撑材料1和2),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讨论和总结将“德融课堂,盐溶于汤”的“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的方法和具体形式;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修班(详见支撑材料3),学习“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以提高“课程思政”的能力。
3.教学过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精心安排每一次课的内容,充分发挥课堂建设阵地建设优势,将“德融课堂,盐溶于汤”的思政理念全面融入课堂教学,潜移默化植入红色基因,对学生进行的思政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作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政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教学水平,进而实现对全体师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而且,将“课程思政”改革和建设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夯实基础,将“德融课堂,盐溶于汤”思政教育理念打造为党支部建设的一面旗帜,以构筑强大的党支部战斗堡垒。
(三)考核评价机制
根据成果导向(OBE)的教育理念,在考核评价中,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基本素养纳入到形成性评价成绩中去。课程考核评价总成绩包括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和结果性评价(期末成绩),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占40%,结果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占60%。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实验基本操作(10%)、实验报告(10%)、课堂表现和作业(10%)和学习习惯(考勤、基本素养的达成,1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满分100分,折算60%计入总成绩,课程教学目标的考核方式如表2所示。
根据课堂提问、实验教学过程和期末考试等课堂内外教学环节与学生交流和接触过程中,考查和确定学生对于包括将人生观和价值观(乐于奉献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科学精神(探索精神)等素养方面的达成程度,对于达成度较好的学生,给予优良的形成性评价成绩,对于达成度较差的学生给予及格或不及格的形成性评价成绩。
表2 教学目标的考核方式
序号 |
课程教学目标 |
考核内容 |
考核方式 |
1 |
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物质结构基础及四大平衡理论;了解元素及重要化学物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化学四大平衡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各分区元素通性及重要化合物性质、用途。 |
实验报告,作业,期末考试 |
2 |
目标2能够运用无机化学的知识与技术解决应用化学专业方面的问题。 |
应用化学专业中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实验条件及结果的数据处理。 |
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报告,作业,期末考试 |
3 |
目标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
相关思政元素涉及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报告,作业, 期末考试 |
二、初步成效和工作经验
(一)初步成效---思政理念与教学大纲全面融合
为实现在“课程育人”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院2019版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多次组织课程思政融入大纲讨论会,深入总结思政育人理念在教学大纲中的体现形式,包括针对不同课程教学讲授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和具体的考核评价方式。目前,教研室所承担全校34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2019版教学大纲已修订完毕,其中包括无机化学(详见支撑材料4)、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四大基础化学课程在内的18门课程的大纲中体现思政育人的理念,已将课程思政融入具体的教学环节。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思政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工作经验---群策群力、增进共识
“群策群力、增进共识”是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法宝。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全面占领课堂阵地,积极调动全体师生将“德融课堂、盐溶于汤”思政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包括教学大纲设置、授课计划编写、课堂教学组织、课外资料学习、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机制等环节。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等为目标,牢牢把握课堂阵地,将课程思政作为三全育人中“课程育人”的重要抓手,同时积极进行相关教育教学改革与党建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确保有效完成“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根本任务。
三、结语
目前,我校正处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攻坚阶段,我们将以服务推动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专业(2019年)、环境工程专业(2020年)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2020年)建设为契机,以四大基础化学课程建设为出发点,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将“德融课堂、盐溶于汤”的思政理念作为我们的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植入红色基因,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 2018(3):64-69.
[2]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64-66.
[3]顾晓英.党建串起课程思政育人“项链”[J].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9(10):59-62.
[4]尹国杰,卫应亮.《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J]. 大众科技, 2019,3(21):77-78.
[5]王贝.大学生科学精神的本质与结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66-67.
[6]施建业.结合专业课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1995(09):45.
[7]尹国杰.绿色化学理念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渗入与实践[J].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学院(自然科学版),2014(1):82-84.
[8]尹国杰,母小明.应用型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实践[J].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学院(自然科学版), 2018(3):94-96.
[9]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 2018(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