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群工作 | 师资阵容 | 教学科研 | 河洛文献 | 人才培养 | 学生工作 | 招生就业 | 审核评估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版 >> 党群工作 >> 学生支部 >> 正文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第十七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实践课(一)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4/25 阅读:次 【字体:

为为确保高质量发展党员,提升党员发展对象政治素养和能力水平,4月24日下午我院积极组织第17期发展对象35名同学集中观看纪录片《国家记忆:红旗渠精神》。


1F3A8

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

B20110807吴颖

《国家记忆:红旗渠精神》用铁的事实,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群体,在当年的土地上,放弃了生命,竭尽全力,凭借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当时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建立了基础,同时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信。

红旗渠精神是一个集体,一群英雄,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在这个伟大的背景下隐秘无语的一声呐喊。正是这种非凡的精神,才铸就了红旗渠的传奇。本纪录片用现代人思想和观念的视角,再现了那个年代的纯朴和接地气的精神,对当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启示。

红旗渠精神深刻诠释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毅力,也说明了我们需要敢于探求和勇于实践来推动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纪录片中,从所辖的地域的细节出发,深入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启示了现代社会当中的我们应该尊重传统和人文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身奋斗。


B20110225孙嘉艺

削平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道,架设152座渡槽,成千上万的林县修渠干群以星空做被,大地当床,用意志书写辉煌,历时10年红旗渠全面完工。同时也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作为中原大地上动人的“精神图腾”和耀眼的“精神高地”,红旗渠精神既是历史的答案,也是时代的航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参与红旗渠修建的先辈们,他们以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勇毅前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吃苦在先、享乐在后、乐于助人、甘于奉献。以红旗渠的精神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奋斗书写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昂首阔步前行。


B20110221刘梦倩


以前只听说过红旗渠精神,却不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和其中的内涵,今天在实践课上看了关于红旗渠的纪录片,令我无比感动。林县人民祖祖辈辈就面临着缺水问题,林县县委杨贵为了改善艰苦环境,以向死的决心组织全县人民劈山建渠引水,堪称当代的“愚公移山”。

在建渠过程中,马有金通过喝盐水让自己饱腹;任羊成带领排险队成员在悬崖峭壁上用钢钩除掉险石,进行爆破工作,绳子在他的身上勒出一道道伤痕;张买江更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只为建好渠、护好渠。这些人物只是红旗渠工程中的个别,红旗渠工程是靠着林县全体人民艰苦奋斗才得以建成的。

在10多年间,靠一锤一铲和两只手,修成了全长70多公里的伟大的红旗渠。创造了历史奇迹。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应该传承并发扬红旗渠精神,吃苦耐劳、自力更生,有担当有作为。虽然时代在不断改变,但是伟大的红旗渠精神不会变,历久弥新。


通过此次实践课,同学们备受启发,更深刻地理解学习了红旗渠精神。立足本地、依靠自身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不计得失、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彰显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永葆初心的执着坚守。激励学员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在新征程上奉献自我,奋勇向前。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学校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学院院刊 | 后台管理

电话:0379-65929195
邮编:471023
学院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学子街8号
版权所有@ 2024: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