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2010年科研成果汇总
论文著作
序号
|
论文(著作)名称
|
作 者
|
刊物名称、出版时间
|
备注
|
1
|
北魏洛阳石窟文化研究
|
贺玉萍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2
|
新闻策划实践论
|
霍华民
|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著作
|
3
|
试论高校古代汉语的教学
|
王彩琴
|
中国成人教育2010.3
|
中文核心
|
4
|
扬雄《方言》与汉代楚文化
|
王彩琴
|
中韩第二届传统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2010.10
|
国际会议
|
5
|
试论《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审美文化
|
王彩琴
|
中州学刊2010.5
|
CSSCI
|
6
|
扬雄《方言》中的记音字与方言词
|
王彩琴
|
河南社会科学2010.6
|
CSSCI
|
7
|
读错字的危害及避免读错字的对策
|
王彩琴
|
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学报2010.5
|
|
8
|
扬雄《方言》用字考论
|
王彩琴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六辑2010.12
|
CSSCI
|
9
|
《洛阳造像记》的文学价值
|
贺玉萍
|
中州学刊2010.4
|
CSSCI
|
10
|
维摩变在北魏洛阳石窟中的文化意义
|
贺玉萍
|
云梦学刊2010.01
|
人文核心
|
11
|
水泉石窟30龛杂密造像内容考释
|
贺玉萍
|
佛教文化2010.4
|
中文核心
|
12
|
行政公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贺玉萍
|
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学报2010.03
|
|
13
|
万佛山石窟礼佛图的文化价值
|
贺玉萍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4
|
|
14
|
阳明心学对北方文学思想的影响
|
扈耕田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03
|
|
15
|
明代灵宝许氏家族文学论略
|
扈耕田
|
河南社会科学2010.03
|
CSSCI
|
16
|
悲情——唐传奇的情感基调
|
扈耕田
|
兰州学刊2010.10
|
|
17
|
明代北方心学家王以悟哲学思想论略
|
扈耕田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
|
18
|
中国国花溯源
|
扈耕田
|
民俗研究2010.8
|
CSSCI
|
19
|
论阎连科小说的城市崇拜
|
刘保亮
|
学术交流2010.4
|
中文核心
|
20
|
河洛文学研究的存在问题与文化突围
|
刘保亮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6
|
中文核心
|
21
|
洛阳发现一批大型空首布及其相关问题
|
刘余力
|
华夏考古2010.2
|
中文核心
|
22
|
河南民权牛牧岗遗址战国西汉墓葬发掘简报
|
刘余力
|
文物2010.12
|
CSSCI
|
23
|
《人物》是我的教科书
|
霍华民
|
人物杂志2010.01
|
|
24
|
牡丹文化传播与生态文明建设
|
霍华民
|
中国牡丹文化高峰论坛文集2010.04
|
会议
|
25
|
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培养计划研究
|
霍华民
|
北方经贸2010.08
|
|
26
|
唐张籍诗句误入宋李之仪集中例
|
孙荣耒
|
中韩第二届传统文化研讨会2010.10
|
国际会议
|
27
|
《全宋诗》李之仪《偶题六绝》及《还俗道士》辩疑
|
孙荣耒
|
《民族文化论从》(韩国)2010.12
|
国外
|
28
|
《论唐宋律赋的社会价值》
|
曹颂今
|
文献资料2010.03
|
|
29
|
《庾信< 枯树赋>赏析》
|
曹颂今
|
名作欣赏2010.3
|
中文核心
|
30
|
《略论女性文化对宋词雅化的影响》
|
曹颂今
|
社科纵横2010.6
|
人文核心
|
31
|
《牡丹文化产业开发的美学思考》
|
曹颂今
|
中国牡丹文化高峰论坛文集2010.3
|
会议
|
32
|
公共新闻视域下的社区新闻实践
|
王秋
|
新闻爱好者2010.07
|
中文核心
|
33
|
诗意的现实主义与浓郁的人间温情——评《天水围的日与夜》
|
徐红妍
|
电影评介2010.11
|
|
34
|
论元杂剧中的风雨意象
|
徐红妍
|
四川戏剧2010.10
|
中文核心
|
35
|
论动词性成分与容器方位词的组合
|
徐红妍
|
黄山学院学报2010.03
|
|
36
|
《理工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思考》
|
尚伟芳
|
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学报 2010.4
|
|
37
|
《陶渊明诗中“飞鸟”形象浅探》
|
尚伟芳
|
名作欣赏2010.02
|
中文核心
|
38
|
论《畿辅方言》的著书体例与疏证特色
|
褚红
|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4
|
|
39
|
《畿辅方言》的方言学价值与局限
|
褚红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5
|
|
40
|
《助字辨略》方言词零札
|
褚红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0.4
|
|
41
|
王树枏《畿辅方言》“因声求义”研究
|
褚红
|
保定学院学报
2010.4
|
|
42
|
江苏方言古语词的历史积淀及若干特点
|
褚红
|
扬州大学学报
2010.8
|
中文核心
|
43
|
浅析古代汉语介词的判定
|
张虹
|
赤峰学院学报2010.9
|
|
44
|
洛阳方言韵母辨正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
张虹
|
语文学刊2010.10
|
|
45
|
洛阳方言开齐撮口呼辨正
|
张虹
|
语文学刊2010.11
|
|
46
|
人肉搜索的新特点及其变化
|
姜伊昌
|
魅力中国2010.04
|
|
47
|
2010年两会报道央视与凤凰网之比较
|
姜伊昌
|
魅力中国 2010.07
|
|
48
|
牡丹文化与媒介传播
|
姜伊昌
|
文教资料2010.07
|
|
49
|
新闻学概论课程案例法教学浅探
|
姜伊昌
|
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学报2010.10
|
|
50
|
试论《三国》电视剧的公关营销
|
姜伊昌
|
北方经贸2010.10
|
|
51
|
试析徐宝璜新闻教育思想的形成
|
刘琳
|
南昌高专学报2010.8
|
|
52
|
京派小说的现代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
|
温泉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6
|
|
53
|
崩塌的象牙之塔--析30年代京派生存困境
|
温泉
|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3
|
|
54
|
从悲剧精神看王国维启蒙思想中的非理性倾向
|
温泉
|
剑南文学 2010.3
|
|
55
|
试论刘呐鸥笔下的摩登女郎形象
|
闻兵
|
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2
|
|
56
|
人文知识分子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之研究
|
闻兵
|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5
|
|
57
|
南北朝时期的洛阳佛教文化
|
杨筝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12
|
|
58
|
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关系探析
|
张留见
|
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1
|
国际会议
|
59
|
外国文学教学方法初探
|
张云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10
|
|
60
|
从苔丝形象看哈代的女性观
|
张云
|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12
|
|
61
|
论王符的道德精神及关注国家命运的政治情怀
|
刘迅霞
|
赤峰学院学报2010.09
|
|
62
|
传播学视野下的形象研究
|
李馨
|
今传媒2010.9
|
|
63
|
高校教师媒介素养现状及应对探析
|
李馨
|
新闻天地 2010.5
|
|
64
|
抗战时期安岗的新闻活动及新闻思想
|
李馨
|
青年记者 2010.8
|
|
65
|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及教育对策探析
|
李馨
|
文教资料 2010.4
|
|
66
|
草根受众之浅论
|
李馨
|
科教文汇 2010.10
|
|
67
|
新闻传播专业双语教学的意义及问题研究
|
李馨
|
时代教育2010.10
|
|
68
|
文化意蕴与牡丹旅游价值的实现
|
夏云
|
中国牡丹文化高峰论坛文集2010.04
|
会议
|
69
|
河洛文化视野下民间歌谣的艺术特色
|
余艳
|
洛阳理工科学院学报2010.5
|
|
70
|
《王屋山道教“第一洞天”的生态伦理思想初探》
|
李馥明
|
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学报2010.04
|
|
71
|
浅论七夕诗词中的多元立意
|
赵雪莹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0.3
|
|
72
|
浅论女性语言的风格特点
|
张玲玲
|
焦作大学学报2010.3
|
|
73
|
浅议幽默与语境
|
张玲玲
|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2
|
|
74
|
另类的网络语言--"火星文"初探
|
张玲玲
|
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学报 2010.2
|
|
75
|
小议英汉委婉语的使用
|
张玲玲
|
钦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4
|
|
76
|
汉语言文学专业双语教学初探
|
张玲玲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1
|
|
77
|
试论春秋时期诸小国与周王室关系
|
闫丽环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
|
78
|
伊尹与伊尹祠
|
闫丽环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
|
79
|
齐国与东周王室关系之我见
|
闫丽环
|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06
|
|
80
|
以人为本理念下农民工人权保护的几点思考
|
耿志强
|
安康学院学报2010.6
|
|
81
|
有效合作学习策略与实践探索
|
宋慧勋
|
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8
|
|
82
|
关于在哲学历史课题上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
|
宋慧勋
|
吉林教育学院学报
2010.7
|
|
83
|
浅析高校摄影基础课程的审美熏陶
|
宋慧勋
|
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学报
2010.6
|
|
84
|
提高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
宋慧勋
|
青年文学家2010.9
|
|
85
|
宋代政府治理与医学发展
|
宋慧勋
|
鸡西大学学报2009.4
|
|
鉴定项目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完成人员
|
任务来源
|
鉴定单位
|
项目水平
|
备注
|
1
|
河洛文化与新时期河南乡土文学
|
刘保亮等
|
省社科规划办
|
省社科规划办
|
结项
|
|
2
|
河南省石窟文化与品牌开发政策研究
|
贺玉萍等
|
河南省科技厅
|
河南省科技厅
|
国内领先
|
|
3
|
河南石窟文化旅游品牌开发问题研究
|
贺玉萍等
|
河南省科技厅
|
河南省科技厅
|
国内领先
|
|
4
|
社区建设中国际、民族因素的影响及对策
|
郑信哲、张丽娜等
|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
|
国家民委
|
结项
|
|
5
|
河洛地区小石窟研究
|
贺玉萍等
|
洛阳市规划办重点
|
洛阳市规划办
|
一等
|
|
6
|
河洛寻根文化研究
|
扈耕田等
|
洛阳市规划办重点
|
洛阳市规划办
|
一等
|
|
7
|
河洛地区石窟碑刻题记文学研究
|
贺玉萍等
|
河南省社科联
|
河南省社科联
|
结项
|
|
8
|
河洛寻根文化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
扈耕田等
|
河南省社科联
|
河南省社科联
|
结项
|
|
9
|
河洛王都历史对当代河洛文学的影响研究
|
刘保亮等
|
洛阳市规划办
|
洛阳市规划办
|
一等
|
|
10
|
河洛王都文化与新时期河南文学主题研究
|
刘保亮等
|
河南省社科联
|
河南省社科联
|
结项
|
|
11
|
中原文化视野下新世纪河南长篇小说研究
|
刘保亮等
|
河南省教育厅
|
河南省教育厅
|
结项
|
|
12
|
改革开放三十年洛阳市城市文化研究
|
张丽娜等
|
洛阳市规划办
|
洛阳市规划办
|
一等
|
|
13
|
改革开放三十年河南省城市文化研究
|
张丽娜等
|
河南省社科联
|
河南省社科联
|
结项
|
|
14
|
师陀小说中的"空间书写"研究
|
温泉等
|
洛阳市规划办
|
洛阳市规划办
|
一等
|
|
15
|
洛阳关林镇关公信仰文化
|
杨筝等
|
河南省社科联
|
河南省社科联
|
结项
|
|
16
|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洛盆地自然灾害的影响及应对
|
刘迅霞等
|
河南省社科联
|
河南省社科联
|
结项
|
|
17
|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洛地区自然灾害研
|
刘迅霞等
|
洛阳市规划办
|
洛阳市规划办
|
一等
|
|
18
|
高校教师媒介素养现状及应对研究
|
李馨等
|
河南省社科联
|
河南省社科联
|
结项
|
|
19
|
扬雄《方言》记音字与方言词研究
|
王彩琴等
|
河南省教育厅
|
河南省教育厅
|
结项
|
|
20
|
扬雄《方言》中的河洛方言研究
|
王彩琴等
|
河南省社科联
|
河南省社科联
|
结项
|
|
21
|
西周时期东都成周历史地位变迁
|
刘余力等
|
洛阳市规划办
|
洛阳市规划办
|
一等
|
|
22
|
河洛传统民间歌谣研究
|
余艳等
|
洛阳市规划办
|
洛阳市规划办
|
一等
|
|
23
|
河洛文化视野下民间歌谣研究
|
余艳等
|
河南省社科联
|
河南省社科联
|
结项
|
|
24
|
大学语文创新教育中如何渗透人文底蕴的研究
|
尚伟芳等
|
河南省社科联
|
河南省社科联
|
结项
|
|
25
|
试论大学语文创新教育中人文底蕴的渗透
|
尚伟芳等
|
洛阳市规划办
|
洛阳市规划办
|
一等
|
|
26
|
王屋山道教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
李馥明等
|
河南省社科联
|
河南省社科联
|
结项
|
|
27
|
河洛地区王屋山道教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
李馥明等
|
洛阳市规划办
|
洛阳市规划办
|
一等
|
|
28
|
牡丹花会对洛阳发展的影响研究
|
刘巧莉等
|
洛阳市规划办
|
洛阳市规划办
|
一等
|
|
29
|
明代墓誌整理与研究
|
闫丽环等
|
洛阳市规划办
|
洛阳市规划办
|
一等
|
|
30
|
河南省基督教文化现状调研
|
张桂霞等
|
河南省社科联
|
河南省社科联
|
结项
|
|
31
|
洛阳地名资源商业化开发的法律秩序研究
|
耿志强等
|
洛阳市规划办
|
洛阳市规划办
|
一等
|
|
32
|
法律监督在构建和谐中原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
耿志强等
|
河南省社科联
|
河南省社科联
|
结项
|
|
获奖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员
|
颁奖单位
|
颁奖等级
|
备注
|
1
|
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
|
扈耕田等
|
省委宣传部
|
二等奖
|
|
2
|
河洛地区石窟碑刻题记文学研究
|
贺玉萍等
|
省社科联
|
特等奖
|
|
3
|
元魏石窟文文学意识与美学特点
|
贺玉萍
|
省教育厅
|
二等奖
|
|
4
|
新闻策划实践论
|
霍华民
|
省教育厅
|
二等奖
|
|
5
|
王屋山道教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
李馥明等
|
省社科联
|
一等奖
|
|
6
|
法律监督在构建和谐中原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
耿志强等
|
省社科联
|
一等奖
|
|
7
|
扬雄《方言》中的河洛方言研究
|
王彩琴等
|
省社科联
|
一等奖
|
|
8
|
河洛文化视野下的河洛地区民间歌谣研究
|
余艳等
|
省社科联
|
一等奖
|
|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洛盆地自然灾害的影响及应对
|
刘迅霞等
|
省社科联
|
一等奖
|
|
10
|
改革开放三十年河南省城市文化研究
|
张丽娜等
|
省社科联
|
二等奖
|
|
鉴定成果登记表
成 果 名 称
|
河洛文化与新时期河南乡土文学
|
成 果 类 别
|
省社科规划项目
|
鉴 定 部 门
|
省社科规划办
|
鉴 定 日 期
|
2010年9月
|
登 记 日 期
|
2010年12月
|
主要完成单位
|
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
|
主要完成人员
|
刘保亮
|
项目简介:
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世纪以来城乡二元对立依然存在,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历久弥新的沉重话题,这使地域文学里的乡土镜像自然地构成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研究的前沿视野。特别是河南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农业省份,既保持着农业文明不无纯粹的原型存在,又以化石般的凝固状态呈现出传统文化的古老模式,其地域文化与文学的时空相遇和互为建构,使河洛文化视野下的新时期河南乡土文学研究有着立足地域又超越地域的学术价值。本文从地域、文化、文学三者共生互创的关系出发,通过新时期河南乡土文学的文化解读,揭示当代河南作家的群体特征,追踪河洛文化在当代的文学遗传和变易,完形中国当代地域文学地图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河南乡土世界的村庄空间,在新时期河南作家那里是权力舞蹈之地。面对乡村社会,阎连科沉醉于血亲权力,李佩甫善于刻画基层政权,刘震云则进一步追溯其历史演绎。权力宰制下的河洛乡村离不开权力者的形象阐释,审视新时期河南乡土文学里的权力者形象,无论是李佩甫《羊的门》里的呼天成还是阎连科《受活》里的柳鹰雀,其乡村卡利斯玛型权威十分鲜明和突出。新时期河南乡土文学的权力书写也是一种王都文化叙事。在新时期河南乡土文学里,父子之间具有传统文化的等级关系和相互指证的文化身份,它首先突出表现于父性崇拜。父性崇拜在阎连科小说里表现为先爷、司马笑笑、丁水阳三类不同父亲形象的塑造。李佩甫小说善于描写家族历史的父性怀恋。刘震云则叙写叛离传统的父子伦理。在性别叙事伦理中,无论是阎连科的耙耧世界,还是李佩甫的绵羊地,其情爱叙事伦理中我们总能听到爱情破碎的声音。性爱叙事伦理非常明显和直接地表现为男人对女人的生理欲望。新时期河南乡土文学里的性爱总是被身体的社会学、政治学所覆盖。新时期河南乡土文学贯注着道家文化的血脉,无论是对乡民贵生顺死的生命渲染,还是对“小处求活”的处世自白,抑或对返朴归真的自然呼唤,无不闪烁着“与道冥符”的精神光芒,流动着语境生成的文化活力。河洛地域文化的封闭、落后、守旧等也使新时期河南作家悄然不自觉地坐井观天,这突出表现于新时期河南乡土文学乡土视野里的城市书写。在新时期河南乡土文学里,宗教并未以“信仰”状态而出现,它还只是以形而下的“器”而被运用,这使我们沿着作家的心灵之旅,遭遇家园迷失的“文化乡愁”,满怀无根漂泊的忧伤,却一路寻觅不到可以栖居的精神家园。
成果的学术价值
“文学豫军”1990年代的崛起是中国文坛令人瞩目的现象,从地域文化和地域文学的双向关系出发研究新时期河南作家相对一致的生存经验、审美意识、主题思维、民俗风情及文学风格等,不仅能够揭示其文学成因和主体精神图象,而且有可能在文学价值评估上取得新进展,既追踪河洛文化与文学的当代转换和“现代阐发”,又重铸其新世纪全球化语境里的生命力。
|
鉴定成果登记表
成 果 名 称
|
河南省石窟文化和品牌开发政策研究
|
成 果 类 别
|
河南省软科学
|
鉴 定 部 门
|
河南省科技厅
|
鉴 定 日 期
|
2010.1
|
登 记 日 期
|
2010.1
|
主要完成单位
|
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
|
主要完成人员
|
贺玉萍、胡炎松、杨超杰、孔秋叶、吴巧丽、李中雪、尚伟芳、夏云、刘巧莉、闻兵、吕化周、王彩琴、张丽娜
|
项目简介:研究报告将河南石窟文化与品牌开发研究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宏观政策研究,为河南石窟文化研究与品牌开发实现有机结合做了积极的探索。采取了实地调查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对比研究法、两个层级三个层次的细分法等,突破了文化研究与文化品牌开发研究相脱离的瓶颈,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实际操作问题。总结了河南石窟文化研究和品牌开发的现状,对归纳总结的数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对河南石窟文化研究和品牌开发的必要性进行了充分论证,找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理清了河南石窟文化研究和品牌开发的整体思路,拟定了发展方向和重要目标任务,提出了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在石窟文化研究方面:明晰了河南石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确定了六大基础学科,为河南石窟文化研究拟定了学科体系建设框架;提出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并行发展的整体思路,为河南石窟文化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提出了协作攻关的办法;确定了河南石窟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重要任务,为该项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可操作的办法;提出了河南石窟文化应用研究的设想,为研究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参考建议。在石窟文化品牌开发方面:厘清了石窟文化产业开发两个层级和产品开发三个层次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明晰了河南石窟文化品牌开发在资源、研发、生产各个环节的优势与不足,找准了下一步工作的的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并从技术层面为实施攻关计划,完成目标任务提供了可操作的办法。在政策保障方面,围绕实施“河南省石窟文化品牌”攻坚工程,提出了全面统筹、分步实施等基本原则,就组织结构、资金筹措、实施步骤、整合力量等拟定了政策建议,为现行条件下做好此项工作提供了可行的保障措施。
该报告填补了河南石窟文化和品牌开发政策研究领域的空白,所提出的政策措施与现行政策对接较好,可操作性强。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效果,在国内文献中尚未见到有相同的研究报道。
|
鉴定成果登记表
成 果 名 称
|
河南石窟文化旅游品牌开发问题研究
|
成 果 类 别
|
河南省软科学
|
鉴 定 部 门
|
河南省科技厅
|
鉴 定 日 期
|
2010.8
|
登 记 日 期
|
2010.1
|
主要完成单位
|
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
|
主要完成人员
|
贺玉萍、杨旭峰、李中雪、罗兰京子、牛秋菊、孟庆湖、林卿、耿志强、李新红、张丽娜、高进旗、李中强、吕化周
|
项目简介:
本课题对河南石窟文化旅游品牌开发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意在整合河南石窟文化旅游资源,发挥品牌优势,抢占高端旅游市场先机,促进区域文化旅游的带动能力,为该类石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可操作性方案。
研究报告采取了实地调查法、实例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等,对河南石窟文化旅游品牌开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学和高端旅游市场开发理论,对具体问题进行了个性分析。总结了河南石窟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现状,对归纳总结的数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找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理清了品牌开发的整体思路,拟定了发展方向和重要目标任务,提出了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报告提出了石窟文化旅游开发外围层、中间层、核心层的细分法,清晰地明确了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根据现有的历史文化开发模式,归纳总结出历史文化旅游八种产品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准确地归纳出河南文化旅游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文化与旅游结合度的考量标准,找出了旅游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循环关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采取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办法,总结了河南石窟文化旅游与国内其他重点石窟文化旅游开发之间的差距,运用区域经济学和高端旅游市场开发理论,明确了河南石窟旅游开发的重要任务和主要努力方向。
该报告填补了河南石窟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研究领域的空白,所提出的开发思路、开发模式、重点任务与现行政策对接较好,可操作性强。尤其是相关成果已经被有关部门采用,有些建议被有关部门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效果,在国内文献中尚未见到有相同的研究报道。
|
鉴定成果登记表
成 果 名 称
|
社区建设中国际、民族因素的影响及对策
|
成 果 类 别
|
国家民委民研中心项目
|
鉴 定 部 门
|
国家民委
|
鉴 定 日 期
|
2010.5
|
登 记 日 期
|
2010.5
|
主要完成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
|
主要完成人员
|
郑信哲 张丽娜 朴盛镇
|
项目简介:研究报告以北京市望京地区为研究切入点。北京市望京社会是北京国家化的窗口,居住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多元人群,文化撞击激烈。伴随着望京地区开发逐渐完善,不仅望京城市社区的功能日益多元化,而且入住人群也日益多样化,望京日益成为一个多国籍、多民族的城市社区。在这里不同民族、不同国籍以及不同阶层的人们共处,传递着各自的信息,难免不同文化、不同国籍、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碰撞与矛盾冲突,而这些问题解决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当地不同人群之间的关系,影响当地社会稳定,而且也容易引起外交事端。此外,我国改革开放与人口流动必然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社区中的多民族化、多文化化是一种趋势,如何正确引导和处理多民族、多文化人群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关键,亟需我们认真调查与研究,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
中外混居、民族混居的城市社区中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人群在语言、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是不同人群之间产生各种矛盾的主要因素。在社会生活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人口迁移的日渐频繁,与异族文化的融合和冲突,不仅仅是走出自己国门的人群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是目前构建多元文化的国际化大都市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探讨构成望京社区的主要人群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中国人与韩国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朝鲜族与韩国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汉族与朝鲜族之间的关系问题等,提出化解矛盾冲突、和谐共处的对策。
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望京地区多民族、多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了解把握该地区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人群的基本动态,探寻多民族、多文化的城市涉外社区如何避免冲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途径,将对建设和谐城市社区和树立北京良好的对外形象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而且,研究如何把多国籍、多民族的望京建设成首都北京的一个和谐的、充满生机的国际化、多民族化的示范社区、窗口社区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实地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层访谈,了解望京地区不同人群关于望京的看法,把握望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现存问题,探讨对策,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该报告填补了国内多元文化社区研究的空白,所提出的政策措施与现行政策对接较好,可操作性强。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效果,在国内文献中尚未见到有相同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报告在国内外多家出版社得到重视,在韩国引起反响尤其强烈。本研究在2008年提交的阶段性对策报告还曾得到中央常委贾庆林,北京市长刘淇同志的亲笔批示。
|
鉴定成果登记表
成 果 名 称
|
中原文化视野下新世纪河南长篇小说研究
|
成 果 类 别
|
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
鉴 定 部 门
|
省教育厅
|
鉴 定 日 期
|
2010年8月
|
登 记 日 期
|
2010年12月
|
主要完成单位
|
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
|
主要完成人员
|
刘保亮
|
项目简介:
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以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学的共生互创的关系为总枢纽,从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中原文化传统对新世纪河南文学的影响;从文学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地域文化对新世纪河南作家创作心理的影响,解读作品蕴涵的地域文化元素和文化价值;从河南重要作家如阎连科、李佩甫、刘震云等的个案研究入手,由分析到综合整体把握新世纪河南文学的群体精神特征,追踪中原文化在新世纪河南文学的遗传和变易,从而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语境下保护民族文学的湿地,并由“文学豫军”的文化解读绘制补充中国当代地域文学指掌图。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在中原文化研究中,确立当代中原文化与文学的知识合法性。同时,提炼概括中原文化的三个主要精神维度:理学文化、道家文化、王都文化。审视新世纪河南文学的权力书写,揭示河南作家浓重的权力情结,指出战乱对中原王都文化的深刻形塑以及对底层民间权力崇拜的影响。以叙事伦理为方法,揭示中原理学对新世纪河南乡土文学的文化濡染,从父子伦理、性别伦理呈现地域乡土社会的伦理景观。从中原丰厚的道家文化语境出发,指出河南乡土文学贯注着中原道家文化的血脉,无论是对乡民贵生顺死的生命渲染,还是对“小处求活”的处世自白,抑或对返朴归真的自然呼唤,无不闪烁着“与道冥符”的精神光芒,流动着语境生成的文化活力。新世纪河南文学批评不应缠绕于二元对立思维的价值判断,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或直接或曲折地呈现了中原地域的现实的与历史的人文生态,为中国当代地域文学增添了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
成果的学术价值
文化全球化既突显又消解着地域文学,地域文学研究在当下被赋予时代的民族的色彩,这使中原文化与新世纪河南地域文学的研究不仅可以绘制完形当代中国地域文学地图,而且也具有保护更多的民族文学生态的现实意义。研究中原文化与新世纪河南地域文学的双向关系,深入解析重要作家作品的地域文学风格与文化内涵,既能为河南文学创作提供借鉴,以批评实践推进文学豫军走向全国,又能深入开掘和充分展示我省丰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河南文化大省形象,推进文化经济产业发展。
|
鉴定成果登记表
成 果 名 称
|
扬雄《方言》记音字与方言词研究
|
成 果 类 别
|
研究报告
|
鉴 定 部 门
|
省教育厅
|
鉴 定 日 期
|
2010.8
|
登 记 日 期
|
2010.12
|
主要完成单位
|
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
|
主要完成人员
|
王彩琴、罗英霞、何瑞、褚红、孙荣耒、刘余力、张云
|
项目简介: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方言》中的记音字进行穷尽性的讨论,以揭示它们运用汉字记录方言词汇的真实面貌和具体规律。研究目标主要有两个:
一是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分析、总结《方言》中使用记音字的情况。一是就《方言》记音字所记录的方言词进行分析,整理出《方言》记音字的表词情况以及所反映的方音情况。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主要从《方言》记音字考、《方言》记音字所反映的方音、《方言》记音字的表词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方言》中的记音字可区分为借音字、联绵字和译音字三个类别,并对三个类别的来源和特点进行讨论。并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标明方言地域的《方言》用字,一种是没有标明方言地域的《方言》用字。
从语言学史的角度说,本课题的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主要有四:
一是对《方言》中的记音字进行穷尽性研究,透过这些记音字所记录的方言词汇,可以看到当时方言的某些真实面貌和当时的社会用字的一些具体情况。
二是科学认识两汉之交的扬雄为了研究活语言而成功使用汉字的具体规律。
三是廓清了一些错误认识。我们知道,《方言》是我国乃至世界语言学史上的第一部方言学著作,但也有学者把它作为语文学著作,形成这种认识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跟用字密切相关。
四是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成果将为汉语史相关断代的方言学和与这一时期密切相关的语言研究的历时比较,作出一定的贡献。
|
鉴定成果登记表
成 果 名 称
|
河洛地区小石窟研究
|
成 果 类 别
|
洛阳市社科重点
|
鉴 定 部 门
|
洛阳市社科规划办
|
鉴 定 日 期
|
2009.12
|
登 记 日 期
|
2010.1
|
主要完成单位
|
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
|
主要完成人员
|
贺玉萍、郑福才、李中雪、闫丽环、窦炎、宋慧勋、闫寒
|
项目简介:
河洛地区现存有小型石窟18处,分布在洛阳周边地区,它们是佛教文化进入汉文化核心区域后的重要遗存,融雕塑、题记、碑刻、建筑等为一炉,以佛教内容和形式表现了时代民众佛教信仰、佛教组织形态、佛教仪轨、佛教艺术等原貌,蕴含着时代特定区域丰厚的佛教文化信息,是研究时代地域佛教文化重要的实证,是河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原佛教文化的核心内容。
本研究报告通过对河洛地区小石窟的实地考察,摸清了这些石窟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保存现状、窟龛形制和类型,核对文献记载进行纠偏与补充;通过新发现的石窟造像资料厘清了石窟选址、洞窟开凿、造像整体设计、粉本、匠人与名匠、窟龛的装饰、题记与书文、窟龛的供养等过程;对照佛典归纳总结了河洛地区小石窟主要造像题材。并通过对主要石窟进行专题研究的办法,对主要造像碑记和造像内容进行研究考释,公布了一批新的发现,较为深入地挖掘了河洛地区小石窟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对河洛地区小石窟北魏窟进行综合研究,勾勒出河洛地区民间佛教信仰基本状况;探讨了北魏民间佛教组织——义邑的组织形态问题;分析了河洛地区义邑石窟造像的艺术特点;对义邑石窟经济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分析了北魏河洛地区杂密造像内容发现的意义以及河洛地区小石窟的文化意义。
报告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同时指出对河洛小石窟今后研究的方向。
|
鉴定成果登记表
成 果 名 称
|
河洛寻根文化研究
|
成 果 类 别
|
市社科规划重点
|
鉴 定 部 门
|
洛阳市社科规划办
|
鉴 定 日 期
|
2009.12
|
登 记 日 期
|
2010.1
|
主要完成单位
|
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
|
主要完成人员
|
扈耕田 张君晓 贺玉萍 刘迅霞 罗兰京子 李馥明 耿志强 王彩琴 袁东
|
项目简介:
河洛寻根文化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点之一。课题在河洛寻根文化的起源与形成等理论上进行探讨,从而弥补了以往河洛寻根文化研究局在理论研究方面的缺失。在对客家、台湾人根在河洛的研究方面,一是除运用大量历史文献之外,将利用大量的族谱、方志及新出土材料,注重材料的新颖性,二是在内容上突出他们因强烈的寻根意识而对河洛文化的固守与弘扬。本项目对河洛寻根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应用研究方面,本项目对河洛寻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进行评析并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改变了以往河洛寻根文化研究不注重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又不能深入进行理论探讨的缺陷。本课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采用调查研究、考据、统计、文献分析、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
本项目的研究既有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提升河洛在中华民族中神圣地位的的政治意义,也有促进河南文化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及招商引资活动的现实意义,对实现文化强省战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中文系系部共127项。其中,鉴定成果32项,获奖成果(专利)10项,论文、著作85篇(核心23篇,CSSCI等收录7篇,著作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