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快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旧版 >> 青年快讯 >> 正文

两会热点:教育公平成关注度最高话题之一

随着国务院关于高考改革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中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拉开大幕。在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教育界别高校委员们热议高考改革,多名委员表示将在小组讨论中提出有关高考改革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表示,业界正在对新方案进行解读,他认为,解读高考改革新方案要避免再用应试的眼光看待,还要防止碎片化解读。

“不分文理科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了高考(课程)综合改革的试点,2017年将全面推进。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2014年12月,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两次机会”、“严格公示”等措施。

关于高考改革方案,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原党委书记黄德宽认为,方案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也是目前较稳妥的渐进式的改革。如不分文理科,自由选择考试科目组合更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规范自主招生,取消加分等,也是一种纠偏。

“方案的实施存在技术制约”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明确指出,不支持高考改革方案。他认为,中国高考的矛盾不是在考试本身,是在整个社会给高考造成的压力。如何保障将绝大多数人培养成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人才是问题的根源。

葛剑雄认为,方案的实施存在技术制约。他表示,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下放权力至地方,恐怕难以确保考试公平,或带来新的弊病。又如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尽管该出发点是好的,但因缺乏量化评定标准,存在作弊隐患,或会破坏高考公平。

“不能进行应试化碎片化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方案出来以后,不同的群体从不同的侧面都要对这个方案进行解读。

钟秉林指出,解读新方案时有两个问题要注意。首先,不能用应试教育的观点来解读新的高考方案。这次高考改革有三个目标,一是优化人才培养,能够更科学地选拔合适的人才进行深造。第二个目标,是促进入学机会的公平,也就是促进教育公平。三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除了不能进行应试化的解读外,钟秉林表示,也不能进行碎片化的解读,即不能拿出其中一条来就解读。例如,取消体育艺术特长加分这件事。如果进行碎片化的解读,那么结论是可能对一部分学生不利,但是,这是为了规范已经近乎失控的高考加分政策,项目太多、分值太高、身份作假,严重违背教育公平。

“然而,人们又发问,一方面鼓励学生发挥特长,一方面又把体育艺术特长加分取消,好像这不符合改革方向。”钟秉林说,要是单从这一个方向上看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如果把它放到整个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中系统地看,问题就很好解决。

他说,取消体育艺术特长加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鼓励学生特长的发挥,还有其他渠道。首先,如果学生真的有体育艺术特长,可以报考体育艺术类专业的招生。其次,我们还有一批学校每年招收运动队和大学生艺术团的学生,当然这也需要你有相应的水平。如果这也不行,那么还有通道,现在我们有90所大学搞自主招生。在自主招生里,推荐的学校或学生自身都要提交材料和素材,只要能够提交有力的证明,我相信高校在自主招生的时候肯定会考虑到这些情况。

“如果这个也达不到,那还有机会。”钟秉林继续说道,“这一次,我们要把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大学录取新生重要的参考,档案里现在要求有五个方面的记录,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学生的特长,包括学科特长、体育和艺术特长、其他特长,这些都是可以如实反映的,这个档案就是高考录取的参考。”

高考改革就是要增加“选择性”

已在沪浙试点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突出增加“选择性”,主要内容包括:改变“唯分数论”,高考总分由科目成绩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增加综合素质考评;尝试打破“一考定终身”,英语(课程)学科可选择两次考试机会;“统考”后进行自主招生,加分项目“瘦身”等。

此外,学生还要带着自己的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上大学。从这个角度上,钟秉林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对基础教育也有影响和要求。他举例称,对于中小学来说,要提供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档案,首先要保证可信,不能出现弄虚作假,其次要“可比较”,不能千篇一律都一样。“这个要高中学校去探索。”钟秉林说,对于大学来说,就是要学会用好档案,对档案的评价设立标准,探索用什么方式对档案进行评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