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2022年6月24日,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寻觅非遗文化传承”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河南焦作市武陟县拜访非遗文化遗产“猫头鞋”传承人,寻觅历史传承“猫头鞋”。
6月25日下午三点,实践团队来到了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此次拜访的何奶奶制作的“猫头鞋”在当地十分著名,拥有着自己别具一格的艺术风采。何奶奶是一位很慈祥的老人,老人家已经77岁高龄,从学习到动手制作手工“猫头鞋”已经30余载。当队员们来到何奶奶的家时,她正在制作“猫头鞋”,实践队员解释了此行的目的后,何奶奶当即就拿出了她的猫头鞋,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猫头鞋”的做法,从鞋底的制作到鞋面的缝合,再到布料的选取和花样的不同,何奶奶耐心地解答队员们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在交谈中,何奶奶给实践队员讲了许多关于“猫头鞋”的故事与传说。人们把猫的样子做成鞋子给孩子穿,寓意孩子像猫一样机灵,同时也希望孩子在以后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步步顺利。小小的“猫头鞋”包含着长辈对孩子美好的期盼与祝愿,汇聚着纯粹而又温暖的爱意。
何奶奶向实践团队仔细讲述了“猫头鞋”的做法工艺:先用白布画个圆圈,然后用笔勾勒、再用剪刀裁剪,制作“五官”所需的耳朵、鼻子、胡须、毛发、眼睛眉毛及合理组合使猫头鞋更逼真生动,然后将鞋底和鞋面缝合,最后经修整,一只只活灵活现的猫头鞋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老人还说道:“每次做鞋,都会让自己忘记时间,一旦坐下来,做起来了,就沉浸在其中,什么都忘了,反而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猫头鞋”对于何奶奶来说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双鞋,更是一种爱好和精神寄托,一针一线中包含着悠远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猫头鞋”不仅生动活泼、稚气可爱,还蕴含了长辈对孩子的深深祝福,繁琐的工艺,复杂的结构等体现出中华人民伟大的智慧、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更深刻认识到了非遗传承需要青年人的参与,像何奶奶这样的手艺传承人大多年岁已高、后继乏人。只有青年主动地参与和了解,进而接受并喜欢上的非遗,才能让这些精致的手艺经受住时间考验,持久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