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快讯

当前位置: 团委主页 >> 青年快讯 >> 正文

青春三下乡 I 邂逅睢宁“怀中抱子扇”,摇动非遗传承之风

    为了引导更多青年新生力量成为非遗文化的坚守者和传承者,打造新时代文明新成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传统技艺,助推乡村振兴,2022年7月,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寻觅非遗文化传承”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深入了解“怀中抱子扇”的历史文化,亲身体会其精妙的制作过程,让这把蒲扇在传承中焕发时代风采,与人们重“新”相遇。

    社会实践团队提前与手艺传承人金奶奶取得了联系。2022年7月8日,为深入了解“怀中抱子扇”的文化内涵和传承现状,社会实践团队探访了“怀中抱子扇”的制作作坊。团队成员在去拜访金奶奶的路上了解到:“古下邳历来就是一块湿地,到处都是蒲芦荡和沼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以来,勤劳智慧的古邳人充分利用丰富的蒲芦资源,其中以编制蒲扇最具代表性。”到达目的地后,金奶奶手中拿着自己做的“怀中抱子扇”迎接社会实践团队的到来。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一进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种各样的抱子扇成品,大大小小,令人目不暇接。

    千年史,千年扇。“怀中抱子扇”扇形如桃,用蒲草编织而成,一大一小共为一体的两个扇面,被誉为睢宁县的民间文化名片。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古下邳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纯手工编织的“怀中抱子扇”,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这一把把扇子承载了手艺人的温度和故事,有着独一无二的情感和记忆。

    参观成品展示台后,金奶奶提出带领实践团成员亲手体验一下扇子的编织过程,成员们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金奶奶向团队成员介绍到:“扇子的整个制作过程分三个步骤,前两个步骤体现实用价值,第三个步骤体现艺术价值,接着采用平纹编、斜纹编、花纹编、宽窄绫编等样式,花纹的样式包括花鸟鱼虫各式传统图案,同时还有袖珍样式的抱子扇,花纹样式更加生动形象,深受年轻朋友的喜爱。”在亲自动手去编织蒲草,穿插图案,制作纹样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都深切感受到要完成一把精美的“抱子扇”并不容易,没有长时间的练习根本无法做到。而金奶奶编扇却沉稳自在,悠然自得,对作品全情投入,一心只为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手艺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对传承技艺的热爱,令人心生敬佩。

    由于编织原料稀缺和前几年销售市场不好等原因,从事“怀中抱子扇”编织的人员日渐减少,其编织技艺几近失传。但是近几年该镇对这一古老蒲草编织的“怀中抱子扇”高度重视,不仅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协会,还积极推动其进行产业化发展。看着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一点点地被更多的人熟知,传统手工艺回归到现在的生活,作为手艺传承人的金奶奶感受到自己的坚守是有价值的。

    此外,社会实践团队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当地人们对于“怀中抱子扇”的看法,在提起“怀中抱子扇”时,当地居民的脸上洋溢着浓浓的自豪之情,他们坚定地相信这些文化遗产不会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怀中抱子扇”编织被列为古邳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修课”,引导了更多的爱好者成为非遗文化的坚守者和传承者,还有一些乡镇举办怀中“抱子扇”编织培训班,让老人、妇女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手艺劳动增加收入,推动了乡村振兴。甚至还有手艺传承人在原有的编织技术上创新,使扇子更加美观实用。

    小手艺,大传承。用心编织好每一把扇子,留住传统技艺,就是留住文明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化的结晶。金奶奶一心做好一把扇,一生守护和传承。非遗之美,美在传承。但随着社会变迁,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条路任重而道远。通过本次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团队表示青年一代要做好“传承非遗文化”的主力军。坚定文化自信,探寻手艺人的传承故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现代生活,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