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的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家 >> 校友文苑 >> 正文 >>

邓世太:师恩难忘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1日  浏览量:


01

       1981年参加高考,我被录取到建材工业部洛阳建材工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学习。

       从地处偏僻落后的大别山区,来到历史文化厚重的九朝古都,兴奋劲还没有过去,生活的烦恼接踵而至。操一口浓重的豫南方言,配上较快的语速,同学间相互交流需要连说带比划。同宿舍同学一起外出,我说要带上“地图”,他们不理解,出门为啥要“剃头”?我说日本,他们常听成“二本”,我说河南,他们偏认为是“荷兰”,常搞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豫南地区处于南北气候分界线上,空气温润,基本不用补充水分,皮肤不皴裂。洛阳气候干燥,不喝水便喉咙发干。没几天,我就莫名其妙地流鼻血,浑身酸软无力,走路像脚踩棉花。最难受的是饮食。那时的生活标准是男生每人每月发33斤(女生28斤)粮票,细粮和粗粮的比例为7:3。馒头、包子、饺子用细粮票,窝头、玉米糁、发糕用粗粮票。偶尔吃一次大米,同学们蜂拥而上,一会儿就抢光了,我根本挤不到跟前。在老家一天三顿吃米饭的肠胃,吃面食很不舒服。特别是发糕,看在眼里是黄的,拿到手里是硬的,进到喉咙是涩的,吃到胃里是撑的,同样是金黄颜色的玉米糁,喝到嘴里到处跑,过不了几天,胃里直泛酸水。不到一个月,我就病倒了。到校医务室,大夫检查不出毛病,只给开了一周病号饭,还是馒头就面条。

02

       班主任李光普老师得知消息后,特地到宿舍来探望,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想吃大米稀饭,吃咸菜。老家的稀饭,黏稠得可以用筷子挑起来吃,配上咸萝卜干或酸豆角,非常开胃。李老师专门到粮店买来大米,用铝锅熬好,让班长端到床前。我尝到了久违的米汤,一会儿就把一盆稀饭喝完,出了一身汗,躺下就睡着了。

       大约过了三个月,我的肠胃逐渐习惯了面食。度过最难熬的时光后,又开始为吃不饱发愁,需要家里寄粮票。越是吃不饱肚子,越是经济上出现问题。大概11月初,学校在上海市场的电影院包了场电影。拿到电影票,我和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挤公交车前去观看。晚上回到宿舍,我一摸口袋傻了眼:刚领到手的一个月餐票和现金不翼而飞。

       自知家庭经济条件差,我用孤独筑起一堵墙,把自己封闭起来。可没有菜票,吃不成饭,往下的日子怎么熬?于是,萌生了退学的想法。准备退学之前,我给班主任李光普老师写了一封信,倾诉内心的苦闷和糟糕的境遇,并引用了电影《巴山夜雨》里的一句歌词:“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信交给李老师后,我又有点后悔,觉得不应该给他添麻烦。两天后,李老师专门把我叫到家里,再次熬一锅大米汤,让    我在他家吃晚饭,饭后和我促膝交谈,从古今中外名人的成长经历,谈他们取得成绩背后的曲折故事,鼓励我克服暂时的困难,努力学习,为将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临行前,李老师送给我几本书,让我回去有空读读。我翻开其中的一本《普希金抒情诗集》,里面的内容让我喜不自胜:《皇村的回忆》《我低垂着头》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对专制政体的抗争,《十月十九日》《致大海》对爱情和友谊的歌颂,让我沉浸在优美的诗句中,不能自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

       尽管我们活在忧郁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消逝的一切,都将变为可爱。


       当我读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中那朴实的语言,真诚的话语,仿佛有股神奇的力量,在心底升腾而起。这首短诗,从此铭刻进我的脑海,渗入我的血液,伴我度过一段段难忘的时刻。参加工作后,生活或工作中,偶尔遇到困难,或者遭遇挫折,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普希金的这首诗,它让我沉静下来思考,抬起头向前看,相信明天会更美好,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

03

       1983年12月,我毕业后留校图书馆工作。虽然身份由学生变成同事,但永远以学生的身份尊敬李老师。因为不在一个部门,偶尔见面,李老师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比较关心,鼓励我努力工作,利用图书馆的便利条件,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我偶尔也去李老师家串门,与他家庭的每位成员都熟悉。

       1985年,我通过文科类在职考试,被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的图书馆学专业录取,获得脱产学习的机会。业余时间,笔耕不缀,不断有“豆腐块”见诸报刊,日子过得清贫又充实。1991年,在全市公开招聘机关工作人员的考试中,我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被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录取。因为工作关系,回校看望李老师的时间少了,但对他的工作岗位变动及生活情况比较关注。

       2005年,我辞去洛阳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副主任的职务,回到母校教书,经常在校园里见到李老师。李老师鼓励我:为国家培养人才,是知识分子的重要使命。我牢记李老师的教诲,恪守教书育人的职责,无论从事行政管理,还是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够忠实地履行义务,问心无愧地做好本职工作,受到领导和师生的肯定。

       李老师虽然年愈八旬,但耳聪目明,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很好。可贵的是,他能够熟练地操作电脑,一直坚持写作,是受学校离表彰的优秀党员。每次见面,李老师总是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提醒我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他还经常将自己新创作的作品、通过相关渠道获得的时政信息、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养生和保健常识,及时通过微信分享给我。建党百年前夕,我组织师生为李老师拍摄视频,请他讲述并展示曾经的辉煌岁月,为学校保留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通过与李老师进一步接触,我进一步了解到他的人生经历:李老师1937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在动荡不安的岁月中读完中学。1954年高中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1960年毕业留校担任教员。1965年7月,转业到五机部(今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从事军工三线建设的勘察测量工作,足迹踏遍湘鄂川陕甘晋豫等地。1975年10月,按照河南省委对河南炼油厂(今洛阳石化总厂)选址的指示精神,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考察,确定了“吉利公社”为最终方案。1976年1月8日,李老师和同志们一起,不惧天寒地冻,克服重重困难,在寒冬腊月野外测绘一百余天,较好地完成了四平方公里的千分之一地形图测绘任务,为河南炼油厂建厂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了必要的资料。当李老师将当年测绘的图纸徐徐展开,我仿佛看到他和当年的共和国建设者们,英姿勃发的历史画卷。

       艰苦的野外工作环境,紧张的生活节奏,锻炼了李老师的适应能力,培养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他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充实精神世界,使自己永远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心向光明。

       1980年4月,李老师调入洛阳建材工业学校任教。30多年的教书生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曾被评为“河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李老师为人和善,心思细密,爱生如子。受到李老师教育的学生,分布在大江南北,提起李老师的师德和学术造诣,都敬佩不已,感受颇深。

04

       当年,作为一个家庭有着特殊困难的学生,面临着生活方面的诸多困难,李光普老师不仅没有对我歧视,反而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对我关爱有加,使我倍感温暖,度过了人生艰难时段。这件事让我感觉到: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别人几句暖心的话,一个小小的善举,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日常工作中,与年轻的同事交流时,我总是提及李老师当年对我的教育和帮助。希望他们能够向李老师学习,把爱的阳光及时播洒进莘莘学子的心房。

Baidu
sogou